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 (1868-1918)
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 (1868-1918)from the Wikipedia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尼古拉二世
Николай II
Mikola II.jpg
全俄罗斯皇帝
在位

1894年11月1日儒略曆10月20日) – 1917年3月15日

(22年134日)
加冕 1896年5月26日儒略曆5月14日)
前任 亞歷山大三世
繼任 二月革命發生,帝制被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結束。

配偶 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皇后
子嗣
全名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
家族 罗曼诺夫王朝
父親 亞歷山大三世
母親 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
出生 1868年5月18日
 俄罗斯帝国聖彼得堡亞歷山大皇宮俄语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ий дворец
過世 1918年7月17日(50歲)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葉卡捷琳堡
簽章
宗教 俄罗斯正教会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羅曼諾夫尼古拉二世俄语Николай 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68年5月18日-1918年7月17日,儒略曆1868年5月6日-1918年7月4日),俄罗斯帝国末代皇帝芬蘭大公,在位时间1894年—1917年。

生平[编辑]

出生[编辑]

尼古拉二世生于俄国圣彼得堡,是俄羅斯皇帝亚历山大三世与皇后玛利亚(丹麦公主达格玛)的长子。

1868年、父亲 亚历山大三世与母亲 达格玛。 
1870年、尼古拉皇子与母亲 达格玛。 
1870年、尼古拉与母亲玛丽亚。 

青少年时期的尼古拉因为身体虚弱,并没有受到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喜爱。但作为皇室成员,他依然得到了严格的教育,会说流利的德语,法语和英语。 1881年3月13日,他的祖父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死于民意党的刺杀后,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为皇帝,他也进位为皇太子。

皇太子时期,为西伯利亚铁路建设委员会主席。1891年,前往海参崴主持出席西伯利亞鐵路开工仪式时,顺路访问日本,於大津遇襲,史稱“大津事件”。

继任皇帝[编辑]

1905年尼古拉二世(右)与德皇威廉二世,摄于 德国

从19世纪末起,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俄罗斯工业体系得到完善。高速成长的资本主义经济与落后的第一产业之间产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1895年与德皇威廉二世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中国。1900年,镇压义和团之后,派軍參與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北京,占领中国东北。与日本争夺朝鲜满洲,在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1905年,旅顺被日本攻克之后,圣彼得堡发生“血腥星期日”事件,爆发1905年革命。由于斯托雷平改革而暂时度过难关,但是又陷入更复杂的巴尔干问题。

因皇太子阿列克谢患有血友病,尼古拉二世的多数时间隐居在圣彼得堡的沙皇村黑海,与家人待在一起。由于皇后宠信“恶僧”拉斯普京,引起年轻贵族和军官团的不满,尼古拉二世失去了军部、官僚和资本家的支持。

1914年,尼古拉二世带领俄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况不利、粮食困难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满。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私底下協助列宁瑞士穿过德国领土,经芬兰回国,让其发动革命,以使俄国退出战争[1][2][3]1917年3月,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1917年3月15日(儒略曆3月2日),沙皇退位,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但遭到弟弟拒绝承繼,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

退位与死亡[编辑]

尼古拉二世退位后,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拒绝接受其家族前往英国避难,于是尼古拉二世家族被亚历山大·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安置在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尼古拉二世家族被布尔什维克军队逮捕,囚禁于叶卡捷琳堡伊帕切夫别墅Дом Ипатьева)。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们在一起的仆人近10人被看管他们的布尔什维克秘密警察趕到地下室,使用手槍集體处决。他们的尸体被澆上硫酸汽油销毁,残余骨渣被埋藏在叶卡捷琳堡地区的一个废弃洞穴中。

伊帕切夫别墅於1977年7月時被時任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黨委第一書記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奉命拆除,[4] 後來他在自己於1990年出版的回憶錄中表示對此感到羞愧。

死因及遗体[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一些欧洲国家不满于俄国单方面退出战争,并出于对共产主义国家统治的恐惧,对当时的苏俄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同时国内残存忠于沙皇的势力组织白军发起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战争。尽管国内残存忠于沙皇的势力基本上只是利用沙皇的名义,内忧外患下的红军领导人也很容易将一些事实与尼古拉二世扯上关系。并无证据表明这一行动是否出于苏俄领导阶层的授意。

关于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具体的死因,一些证据指向当时的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契卡”(由捷尔任斯基在列宁支持下主持成立于1917年12月20日,并由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正式建立)。关于这一组织的宗旨,其领袖捷尔任斯基称:“我们代表的就是自我组织的恐怖主义——这话要先说清楚。” “红色恐怖包括了实施恐怖政治,逮捕和消灭阶级敌人,消灭他们的阶级联盟,消灭他们在革命前所的扮演的角色。”并在成立后不久即开始组建自己的安全部队。由于这一组织拥有红军领导阶层赋予的近乎完全自主的恐怖权力,因此在当时除逊位的沙皇外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未经任何司法审判即被处决。苏俄给人的恐怖主义统治风格亦要归咎于这一组织。但是深知其底细的列宁以及之后的许多领导人都愿意承认契卡的成立在当时是完全有必要的。

摄于1909年

1990年代,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遗体被重新找到,并经DNA检测得到确认。只有阿列克谢和一位公主(身份不详,有一說是三公主瑪莉亞女大公)的遗体未被发现。1998年,根据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命令,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遗体被隆重安葬在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羅大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家族被俄罗斯正教会追封为殉教圣徒

2007年11月25日《紐約時報》報導,苏联時期的檔案中,有行刑者回憶處決過程的祕密報告。一群業餘人士分析報告後發現,線索就在行刑隊帶頭者雅可夫·尤洛夫斯基的證詞中。尤洛夫斯基表示,其他王室成員或支持者未來尋找沙皇一家遺骸時,會將目標設定為11具遺體;他們為了混淆視聽,故意將其中兩具屍體焚毀,並埋在另一個地點。這群業餘人士根據線索,在距離當初發現九具遺體地點約60公尺的樹林裡,發現大抵燒得焦黑的兩具骨骸,裡面還夾雜子彈和盛裝強酸罐子的碎片,強酸應是用來毀屍滅跡。這些殘骸發現時的樣子和最早發現的九具屍體類似。

尼古拉二世生前最後的檔案照片

2008年4月,負責領導DNA鑑定團隊的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伊格列·羅革耶夫(Evgeny Rogaev)接受採訪時,根據去年的DNA鑑定研究得知,尼古拉二世全部的孩子,連之前都傳說逃過一劫的安娜斯塔西亚,幾乎都能夠被證實遭到殺害,一個都沒有留下來。[5]

2008年7月,俄國總檢察長辦公室發表聲明說:「使用三種遺傳檢驗完整進行的DNA研究結果證實了一種假設,即第二座墓穴埋葬了馬利亞女大公和阿列克謝皇太子的遺體。」在這項宣布作出之後數小時,俄羅斯東正教徒將舉行儀式,以哀悼尼古拉二世與家人1918年7月17日凌晨遭布爾什維克暴徒殺害90週年。

2008年10月1日,俄羅斯最高法院正式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布他的家族是蘇聯鎮壓下的受害者。俄國當局正式推翻有關羅曼諾夫皇族罪有應得的觀念,而此一皇族所遭指控的罪名正是90年前布爾什維克革命以及將沙皇一家處死的重要正當性依據。最高法院發言人奧金佐夫說:「本院主席團宣布,對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鎮壓毫無理由,並恢復他們的名譽。」[6][7][8][9]

2009年3月,DNA鑑定結果公布,確定阿列克谢皇儲與瑪莉亞女大公遭到殺害。[10]

婚姻[编辑]

1894年11月26日在圣彼得堡娶黑森和莱茵大公国的维多利亚·爱丽丝·海伦娜·路易絲·比阿特丽丝郡主(Victoria Alice Helena Louise Beatrice) ,俄罗斯名为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

尼古拉与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的结婚照(1894年4月)

子女[编辑]

1911年全家福
叶卡捷琳堡的诸圣堂,建造于 伊帕切夫别墅的旧迹上。

相關條目[编辑]

注释[编辑]

  • 尼古拉二世将皇位传给其弟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某些来源将米哈伊尔大公称为俄罗斯帝国最后一代沙皇米哈伊尔二世。但是从法律意义上分析,米哈伊尔本人拒绝继承皇位,没有签署任何即位文件,没有举行登基仪式,所以尼古拉二世才是俄罗斯帝国最后的沙皇。

參考文獻[编辑]



前任:
父親
亚历山大三世
俄罗斯皇帝 继任:
俄國二月革命發生,帝制被推翻。
法定继承人米哈伊尔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