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 -> 印度      



类别:放入购物车 售价: $197.0
Info: http://www.sixbid.com/browse.html?auction=1152&category=24411&lot ...
WORLD COINS INDIA. Porbandar, Silver Kori, ½-Kori, Dokdo (2), Trambiyo (KM C38, 37, 32, 31); Pudukottai, Amman Cash (3) (KM 3, 6); Sailana, Copper Paisas (6) (KM 5, 13, 14); Sitamau, Copper Paisa ...

类别:放入购物车 售价: $79.0
Info: http://www.sixbid.com/browse.html?auction=901&category=18666&lot= ...
† Coins of India. Princely States. Porbandar, Silver Kori, ½-Kori, Dokdo (2), Trambiyo (KM C38, 37, 32, 31); Pudukottai, Amman Cash (3) (KM 3, 6); Sailana, Copper Paisas (6) (KM 5, 13, 14); Sitam ...

类别:放入购物车 售价: $119.0
Info: http://www.sixbid.com/browse.html?auction=901&category=18666&lot= ...
† Coins of India. Princely States. Lunavada, Copper Paisas (2), with lion motif (KM 10); Raja Bharat Shah, Paisas (3), Makrai (KM 1); Mewar, new Bhilwari Paisa (KM C3.2), Swarupshahi Rupee, ½-Rup ...
  印度from the Wikipedia Read original article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印度共和國
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印地语)
Republic of India(英语)
通稱:印度
Flag of India.svg Emblem of India.svg
国旗 国徽

国家格言सत्यमेव जयते(梵語)
“唯有真理得胜”[1]
國歌:《人民的意志[2]

Indi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面積


首都 新德里
中央政府
所在地
新德里
最大城市 孟買(按人口和面积)
地理最高點 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
最大湖泊 吉尔卡湖
海岸線 7,516.6千米
時區 ISTUTC+5:30
人民生活
人口

以下資訊是以2015年估計


官方語言 印地语英語另外22种語言(无国家语言
官方文字 印度语言
民族 多民族
曆法 印度曆
主要節日 獨立日:1947年8月15日
(自英國獨立)
道路通行方向 靠左行駛

家用電源

政治文化
國家憲法 印度共和国宪法
國家結構形式 聯邦制
國家政權 共和立宪制
政治體制 議會民主制
法律體系 英美普通法系

國家領袖


國家主要領袖(三權分立


經濟實力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以下資訊是以2013年估計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以下資訊是以2013年估計


人類發展指數 以下資訊是以2014年估計

  • 0.586(第135名)-

中央銀行 印度儲備銀行
貨幣單位 印度卢比(INR)
基尼系数 0.368[5]
其他資料

立國歷史

  • 立國日期:1947年8月15日
  • 立國事件:印度獨立日(1947年8月15日)

國家象徵
國家代碼 IND
國際域名縮寫 .in
國際電話區號 +91
現役軍人數 1,325,000(第3名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Bhārat Ganarājya英语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भारतIndia),是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一个国家,印度的土地面積排名全球第七大,人口數量則是名列全球第二多,截至2011年印度拥有人口12.1亿,仅次于中国的13億,目前在全世界的國家中,人口數量突破10億大關的也僅有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亞洲國家而已。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3,287,590(包含全部有爭議的領土)或3,166,285(包含有爭議並實際控制的領土)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

印度民族种族众多,号称“民族博物馆”,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被定为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特别是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印度教都源自於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伊斯蘭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4.6%印度人信仰伊斯蘭教(截至2011年,共有約1億7千7百萬人)。由於印度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印度已經超過印度尼西亞,成為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伊斯蘭教是在公元8世紀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而傳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紀後,北印的大多數王朝統治者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特別是莫臥兒王朝。 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大英國協金磚五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不結盟運動等。

National symbols of the Republic of India (Official)
National animal 2005-bandipur-tusker.jpg
National bird Pavo muticus (Tierpark Berlin) - 1017-899-(118).jpg
National tree Banyan tree on the banks of Khadakwasla Dam.jpg
National flower Sacred lotus Nelumbo nucifera.jpg
National heritage animal Panthera tigris.jpg
National aquatic marine mammal PlatanistaHardwicke.jpg
National reptile King-Cobra.jpg
National heritage mammal Hanuman Langur.jpg
National fruit An Unripe Mango Of Ratnagiri (India).JPG
National temple New Delhi Temple.jpg
National river River Ganges.JPG
National mountain Nanda Devi 2006.JPG

国名释义[编辑]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漢译为羌独(漢語拼音:qiang dú),东汉称它为“天竺”。唐代玄奘则仔细探讨了天竺的名称,放弃了天竺、身毒贤豆这些名称,而根据当地发音,称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译名皆源於印度河梵文名सिंधु‌(Sindhu),其波斯语变音为هندو(Hindu)、希腊语变为Ίνδό(Indu),龟兹语Indaka。今日汉语音韵学研究发现,“竺”在古代就读作du,豆可读"du"(ou音与u音转变),而“天”、“身”、“贤”除声母不同外,韵母(en和an)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限、垠、根、恨。

印度人自称婆羅多。印度曾有过很多国名,对同一名称的来历,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耆那教传说,教祖里施波德沃的长子叫“波勒德”,他是一位威望很高的国王,因此他的国家便以波勒德的变音“婆羅多”命名。又据《往世书》记载,包勒沃王朝著名国王杜施因德的儿子叫“波勒德”,擅长武功,在继任国王期间,打败了许多雅利安人小王国。《梵书》中曾记载其武功。由于波勒德的原因,其后裔一直被认为是“婆羅多”,国祚甚长。因此这个国家便以婆羅多命名。在《往世书》中尚有另外的记载,如“在大海以北和喜马拉雅山以南,有个国家,名叫‘婆羅多·沃勒施’,其名称的由来是由于波勒德的后裔居住的原因。”由此表明,印度居民的一个古称也叫“帕勒迪”(意即婆羅多人)。又有些学者认为,帕勒迪是指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前的当地土著人而言,其文明遗迹在哈拉帕摩亨佐-达罗早有发现。不过这种说法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帕勒德人是指婆罗多国王的子孙后代。

歷史[编辑]

印度存在過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之一,至遲在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就有古代印度人創造的文明,由於最早發現該文明遺址的地方位於現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哈拉帕摩亨佐-達羅,所以這個文明也被稱為印度河文明或者哈拉帕文明。不過該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時候突然衰落,衰落的原因在考古界則莫衷一是。近代基因研究顯示印度人彼此的基因差異較小,可能是因為在古代遭逢過大天災使人口大幅減少的緣故。

公元前1500年左右,自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族群入侵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北部的恒河流域並與當地人結合,創造了經典的吠陀文化。而這一文明相對於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文明而言晚了幾個世紀,故與之相對地,一般稱之為恆河文明。雅利安人入侵後,為了區別本地土著雅利安人種姓制度慢慢開始在印度盛行。

阿旖陀石窟壁畫。 阿育王時始建。其壁畫被視為 佛教藝術的經典。

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統一除南印度迈索尔地区以外的整個印度半島。但阿育王死後,孔雀王朝走向衰落。此後印度就進入了一個长期的列国的時代。其中貴霜帝國笈多王朝曾短暫統一過北印,各種宗教在這段時期開始興起,包括佛教印度教;這個時期也是印度科學、藝術與文化的黃金時期。

公元8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入侵印度,引進了伊斯蘭文化,不过发迹于摩羯陀的波罗王朝曾在770-850年间短暂统一过北印度。12世纪开始,来自于今阿富汗的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在1148年反叛伽色尼王朝建立的古尔王朝大规模入侵北印,攻占了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并且向南推进到纳尔默达河,之后衍生出了了德里蘇丹國,德里蘇丹國在经历图格鲁克王朝的顶峰之后开始衰落,無力控制龐大的印度南部,加上帖木儿的入侵导致衰落,印度逐漸又進入了列国的時代。

15世紀末,渡海而來的歐洲商人逐漸開始認識到印度的重要性,並積極在此開闢殖民地。德里蘇丹國瓦解後,同樣是來自中亞的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1526年攻灭印度德里苏丹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建立了莫卧儿帝國,经历胡马雍,阿克巴,贾汉吉尔,沙贾汗,到奥朗则布时代达到顶峰,幾乎统一了整個印度半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但是,莫卧儿帝國的統治同樣因宗教冲突而迅速衰落,與此同時,強大的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西方殖民者卻蜂擁踏上印度這塊大陸,並為爭奪印度而發生激烈的衝突。1757年,莫卧儿帝國和英國東印度公司之間爆發了普拉西戰役,印度因戰敗而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功掌握了印度全境的統治權,只餘少數地區由葡萄牙及法國統治。1857年,印度全境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抗殘暴的英國殖民者,但很快被鎮壓。不過印度也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轉為由英國直接統治,成立印度政府,並結束了名義上還存在的莫卧儿帝国。

英屬印度的政治地圖(1939年以後)

联合王国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佔整個印度面積的2/5(有些省裡也有土邦)。總之,印度雖然是一個由联合王国統治的龐大殖民地帝國,可是,印度其實是分為英屬印度和土邦印度兩部分,造成了奇特的國中之國的現象。1877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帝國的皇帝,1911年,印度帝國的首都也由加爾各答遷往德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印度軍隊在英國軍隊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甘地(1869-1948)

隨著印度現代化的緩慢深入,一部分印度上層文化人意識到由英國統治帶來的巨大恥辱,民族主義逐漸開始流行,一些印度知識分子於1885年成立了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該黨於1920年重組,由主張獨立的莫罕達斯·甘地獲得領導權,並開展了一系列謀求印度獨立的不合作運動。然而,英國殖民者利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矛盾製造分裂,使得印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矛盾日益難以調和。之後,代表穆斯林利益的全印穆斯林聯盟(簡稱穆盟)成立,穆罕默德·阿里·真納成為該黨領袖,印度的兩大教派逐漸失去了團結的可能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實力迅速衰落,由于民族主义国家思想的兴起和印度人民不合作运动的广泛开展,遂准許印度獨立。但此時印度的穆斯林已經開始謀劃建立單獨的穆斯林國家——巴基斯坦,英國和甘地都無力改變印度社會已經分裂的現實,只得同意獨立後的印度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度在與巴基斯坦分治後實現獨立,但仍然留在英聯邦內,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佈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這塊亞洲次大陸最終被分成以印度教為主的「世俗」印度以及較小的伊斯蘭教國家巴基斯坦

獨立後的印度面臨著一系列嚴重問題,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帶來的後遺症。獨立後第一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就由於克什米爾爭端而爆發軍事衝突。1950年代初,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執政的印度傾向於社會主義,並仿照蘇聯制定了經濟發展的五年计划,外交上奉行不結盟政策,獨立於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集團之外,而選擇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言人。但是1962年暴發的中印邊境戰爭否定了尼赫魯的外交目標,並對印度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產生了不利影響。印巴分別在1947年、1965年和1971年爆發三次大規模戰爭,其中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大獲全勝,「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獨立,宣佈成立孟加拉國。1974年印度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而1998年的核試驗促使巴基斯坦也在同年進行了自己的核試驗。

此後印度政治經濟緩慢發展,不過國內教派衝突頻仍,經濟發展嚴重滯後,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1990年代,印度領導人逐漸意識到印度經濟的落後,開始進行市場經濟改革,並取得初步成效,印度經濟慢慢步入快車道。然而受制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瓶颈,印度的产业工人和工业发展缓慢,强大的工会和严格的劳工法也限制了外来投资。

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一直存在爭端,但是自2002年開始的雙邊會談和互信措施的建立正在減弱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在目前印度的經濟成就引人注目,然而也面臨了多項挑戰,例如嚴重的人口過剩、環境惡化、大量的貧窮人口以及印度國內的種族以及宗教衝突。印度的经济在過去十年已经大幅度地扩大规模。

政治[编辑]

位于首都 新德里的政府大楼

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体制國家[6],多達7.14億選民,1000多個政黨參與國會選舉,包括7個全國性大黨、40個地區政黨,以及980個小黨,號稱全球最大規模的民主選舉。(2009年)[7]

印度总统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印度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

印度的国会两院制包括了上院联邦院和下院人民院。部长会议对人民院负责。联邦院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员由地方选举产生,其余12人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选产生,其余2人由总统任命。

印度有一部完善的规定议会民主政体宪法,这是印度民主政治的标志。经过多次修订,这部宪法多达395条,1000多项具体条款,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宪法”。印度宪法中聲明印度是一個主權、民主、社会主义的共和國,保證其公民的正義,平等和自由,並努力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

印度和中国、巴基斯坦有领土争端,印度宣称藏南地区是印度领土,并实际控制该地区,即阿鲁纳恰尔邦;另外,印度宣称中国所控制的阿克塞钦地区为其领土。現今在印度百分之五的領土都是屬於有爭議性的。

行政區劃[编辑]

印度法律上划分为29个邦(प्रांत,states,但其中「阿魯納恰爾邦」有争议),6个联邦属地(केन्द्र शासित प्रदेश,union territories),以及国家首都(新德里)。

国家首都[编辑]

[编辑]

  1. 安得拉邦
  2. 阿魯納恰爾邦(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共和國的爭議領土)
  3. 阿薩姆邦
  4. 比哈爾邦
  5. 恰蒂斯加爾邦
  6. 果阿邦
  7. 古吉拉特邦
  8. 哈里亞納邦
  9. 喜馬偕爾邦
  10. 查谟-克什米尔邦
    (与巴基斯坦中国领土纠纷
  11. 賈坎德邦
  12. 卡納塔克邦
  13. 喀拉拉邦
  14. 中央邦
  1. 馬哈拉施特拉邦
  2. 曼尼普爾邦
  3. 梅加拉亞邦
  4. 米佐拉姆邦
  5. 那加蘭邦
  6. 奧里薩邦
  7. 旁遮普邦
  8. 拉賈斯坦邦
  9. 錫金邦
  10. 泰米爾納德邦
  11. 特里普拉邦
  12. 北阿坎德邦
  13. 北方邦
  14. 西孟加拉邦
  15. 泰倫迦納邦
印度行政區域

联邦属地[编辑]

印中边境争议地区[编辑]

  1. 东段:印度实际控制,1987年成立阿鲁纳恰尔邦,面积83743km²;中国称藏南地区
  2. 中段:印度实际控制,约2100km²。
  3. 西段:中国实际控制阿克赛钦地区,约33500km²[8]

主要城市[编辑]

地理[编辑]

印度地形图

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緯6度44分至35度30分[註 2]、東經68度7分至97度25分之間[10]。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國,總面積约317万平方公里。印度從北到南全長3,214公里,從東到西全長2,993公里,印度半島亦是南亞的主體。

印度地理是多樣的:從雪山山脈到沙漠,從平原到雨林,從丘陵到高原,風光應有盡有。印度囊括了位於印度板塊的印度次大陸的絕大部分,以及印度-澳洲板塊的偏北部分。印度擁有海岸線7000多公里,其中大多數位于亞洲南部半島,伸入印度洋。印度西南部與阿拉伯海接壤,東部和東南部與孟加拉灣接壤。

肥沃的印度恒河平原覆蓋了印度北部,中部和東部的絕大部分。而德干高原佔了印度南部的絕大部分。印度西部是塔爾沙漠,這是一個岩石沙塵的混合沙漠。印度的東部和東北部邊境線涵蓋了喜馬拉雅山脈。由於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糾紛,印度的最高點存在爭議。按照印度的說法,其最高點(在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是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印度無爭議的最高點是干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印度西北部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北部與中國,不丹和尼泊爾接壤,東部與緬甸接壤,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東部是孟加拉國。印度南部是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島國。

而印度位於印度次大陸,主要由三個地理區組成:在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的高山區(其中就有海拔8,598米的印度最高峰康城章加峰)、中央平原/恒河平原(Indo-Gangetic 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多條河流發源於或流經印度,例如有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亞穆納河戈達瓦里河以及奎師那河(Krishna River)。印度河上流的一小段也位於印度境內。印度南方是热带季风性气候,北方则是温带气候。干旱、季风性气候造成的下雨形成的突发性洪水,严重的雷暴雨地震等是印度的主要自然灾害。

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蕴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资源还有铁矿云母铁矾土钛矿铬铁矿天然气石油钻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

氣候[编辑]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经济[编辑]

印度人均收入估計(1857–1900年,以1948–49年價格為基準) [11]
传统粗糖制造过程
印度的跨國英文電話客服中心(摄于2005年)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12],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與日本並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13],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已發展國家澳洲相差无几。過去20年間,印度年成長率為5.8%,並於2011年至2012年間達6.1%[14]。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度不平衡,全国10%的人口掌控全国33%的收入。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價)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汇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13]。1991年以前,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影響,經濟政策採行贸易保护主义,印度政府過分干預勞工及金融市場並監管商業活動,由於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加上蘇聯解體,新國大黨政府使印度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15],藉由外國貿易及直接投資[16],逐步轉型為自由市場[17][18],印度的经济规模获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

印度有4.876亿劳动人口,居世界第2位,其中50%从事农业或农业相关行业,28%从事服务业及相关产业;从事工业的占18%。以占GDP比例来看,农业占GDP的18.1%,服务业和工业分别占55.6%和26.3%。主要农作物包括大米,大麦,油菜籽,棉花,黄麻,茶叶,蔗糖和马铃薯[19]。主要工业包括软件,汽车,水泥,化工,消费电子,食品加工,机械,采矿,石油,制药,钢铁,运输设备和纺织品[19]。於2006年,對外貿易佔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24%,於1985年時,僅佔6%[17]。印度佔2008年全世界貿易額的1.68%[20]。於2011年,印度為世界第10大進口國第19大出口國;印度主要出口品為石油製品、紡織品、珠寶、軟體、工程器材、化工製品及皮革[19];進口品則為原油、機械、寶石、肥料及化工製品[19]。於2001年至2011年間,石化製品及工程器材佔出口比重由14%成長至42%[21]

過去數年間印度的經濟成長率達7.5%[17],過去十年的時薪也翻倍[22]。自1985年以來,已有4.31億印度人脫離貧窮[23]。根據全球競爭力報告,印度競爭力居世界第51位,其中在金融市場(第17位)、銀行部門(第24位)、創新(第39位)及經商(第44位)等方面表現較佳[24]。全球最大的15家資訊科技外包公司中,有7家位於印度,而企業對於外包國家的偏好度僅次於美國[25]。印度為第11大消費市場,2030年將成為第5大消費市場[23]印度通訊為世界成長最快的國家,於2010年至2011年間,增加了2.27億用戶[26];汽車工業成長速度居世界第2位,2009年-2010年成長了26%[27],汽車出口成長了36%[28]。印度發電裝機容量為250吉瓦(109瓦特),其中8%屬再生能源[29]

過去幾十年間印度經濟成長相當迅速,但仍持續面對社會經濟上的挑戰。印度為世界銀行定義日收入低於1.25美元貧窮線以下人口最多的國家[30],但貧窮人口的比例已由1985年的60%降低至2005年的42%[31]。有一半的孩童體重過輕[32],其中46%孩童營養不良[30],政府推出午餐計畫英语Midday Meal Scheme以改善印度孩童的營養狀況[33]。自1991年以來,印度各邦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最富裕的邦其人均國內生產淨值於2007年時已達最窮者的3.2倍[34]。印度貪汙情形顯著增加,根據報告估計自獨立後的非法資金流通約4620億美元[35]。印度於1991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僅329美元,自經濟自由化後,2010年時已達1265美元,預計2016年時可達2110美元,但仍較其他亞洲開發中國家如印度尼西亞、伊朗、馬來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為低,且未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難以超過前述國家[36]

近年来,印度政府大力投资本国教育。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印度已经成为软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等也即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印度经济以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全国仍有四分之一人口无法温饱。印度外汇存底充足,汇率稳定,未来官方也将全面解除外汇管制,由市场决定币值。印度制造业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全国很多地区电力供应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语的人口,目前是21世纪全球最主要的资讯服务业生产国、电脑软件出口国以及众多软体工程师的祖国。[37]

印度实行民主政治的同时實行社会主义,政府对私人经济活动,外贸,外国资本直接投资严格控管。不过,1991年通过经济改革,放松对外贸和外资的管制,逐渐开放国内市场。国有企业民营化和部分领域开放对私人以及外国投资的设限,至于相关的政治争论持续不断。

2014任仕達(Randstad Group)公布「亞洲最不快樂的員工」調查顯示,最快樂的員工排名第一名是印度。[38]

人口[编辑]

印度各地区人口密度地图

2011年3月31日,印度人口普查委员会又对印度全国的人口进行了普查,结果显示印度的人口达到1,210,193,422人[39],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國的人口第二大国,於2001年至2011年間的年均人口增長率為1.76%[39],較前一個十年(1991年至2001年)的2.13%為低[40]。性別比為0.94女/男[39],於2001年人口普查時的年齡中位數為24.9歲[5]。過去50年來的醫療進步及綠色革命使農業生產力提高促使人口快速成長[41],但印度仍面臨數個公共衛生相關的挑戰[42][4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印度每年有90萬人死於飲用受汙染的水及及呼吸受汙染空氣[44],每10萬人約有50名醫師[45]。於1991至2001年間,都市人口成長了31.2%[46],然而,全國仍有超過7成的居民居於鄉村[47][48]。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統計,印度共有27個百萬人以上的城市[46],其中孟買、德里加爾各答清奈人口最多。人口主要分布於恆河平原。2001年人口普查表明,72.22%的人生活在超过55万个村庄中,其余生活在2000多个城镇和城市中[來源請求]

身着传统服饰的印度妇女

印度於2011年的識字率为74.04%(男:82.14%;女:65.46%)[39],識字率以喀拉拉邦最高[49],比哈里邦最低[50]性别比是1.064男/女,预期寿命68.59歲,人口增長率为1.606%,出生率为22.69 /1,000人。印度由於貧富差距大,都市中有不少的貧民窟,傳染病竄流:登革熱瘧疾日本腦炎A型肝炎E型肝炎等危險程度皆高。

印度的主要族群包括了72%的印度-雅利安人和25%的達羅毗荼人。印度還有一群非定居的族群,如以打鐵聞名的加督利亞洛哈爾人,以游牧為生的拉巴里人;也有以採集和狩獵維生,或是從事鹽商、算命師、法術師、阿育吠陀治療師、變戲法者、石磨工、刺青師傅等行業。人類學家已辨識出印度約有500個非定居的流浪團體,人數可能高達8000萬人。

2014年4月,印度最高法院作出历史性裁决,承认变性人为男性与女性之外的第三种性别。印度目前有约200万名变性人[51]

印度经常发生针对女性的强奸暴力事件,大部分发生在贫穷落后的北部地区,例如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北方邦,该邦主要实行家长制封建制,妇女地位非常低下;同时社会有严格的种姓之分,关于性别、宗教等的偏见根深蒂固,导致出身于低种姓如贱民的女性往往受害。[52]

语言[编辑]

印度-雅利安语支达罗毗荼语系分別為印度主要語支,分別占總人口的74%及24%,其他語言則屬藏緬語族南亞語系,印度未訂定國語[53]

目前印度的第一官方语言是印地语,約30%人口使用,為印度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54][55]英語已經在1965年終止了它唯一官方語言(或與印地語相同的)的地位,但依舊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語言」的地位,亦是全国性的通用语言,主要在政治和商业交往场合使用[56],英語在教育方面也相當重要,尤其是中等及高等教育。

另外還有其他21種地方性的預定官方語言,包括了马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卡纳达语孔卡尼语马拉地语乌尔都语古吉拉特语奥里亚语旁遮普语阿萨姆语喀什米尔语信德语尼泊尔语梵語曼尼普尔语等,另外登记的还有超过1,600种语言。

根据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各主要语言使用人数统计如下:

顺序 语言 使用人口 比例
1 印地语 422,048,642 41.03
2 孟加拉语 83,369,769 8.11
3 泰卢固语 74,002,856 7.19
4 马拉地语 71,936,894 6.99
5 泰米尔语 60,793,814 5.91
6 乌尔都语 51,536,111 5.01
7 古吉拉特语 46,091,617 4.48
8 卡纳达语 37,924,011 3.69
9 马拉雅拉姆语 33,066,392 3.21
10 奥里亚语 33,017,446 3.21
11 旁遮普语 29,102,477 2.83
12 阿萨姆语 13,168,484 1.28
13 迈蒂利语 12,179,122 1.18

宗教[编辑]

位于德里的印度教寺庙 阿克萨达姆神庙

印度也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濃厚的國家,是眾多宗教的發源地,几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被称为「宗教博物馆」。

全印度約有80.5%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其他的主要宗教团体还有伊斯兰教(15%)、錫克教(1.9%)、耆那教,又因早期叙利亚基督教的传入和近现代受到英國殖民統治,基督教(2.3%)盛行[57]佛教起源于印度,如今在印度的影响力比较小,占总人口的5%,但佛教的传播对印度周边的国家却有相当大的影响。

印度人根据《吠陀经》將人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各種姓之間不能通婚,身分、職業世襲,另外還有不可接觸的賤民——旃陀羅

文化[编辑]

傳播媒體[编辑]

印度PVR數位電影院
寶萊塢電影
街頭計程車
新德里街頭

印度主要的新聞機構和通訊社有:新聞發佈署印度報業托拉斯(印度最大的通訊社)、印度聯合新聞社(第二大通訊社)。

印度報業絕大部分為私人和財團所有,官方沒有報刊。報刊中,最大的三家日報依次為《印度時報》、《馬拉亞拉姆娛樂報》和《古吉拉特新聞》。主要印地文報紙有《印度斯坦報》等;主要英文報紙有《印度教徒報》、《印度快報》等。

印度主要的電視台有國營的全印電視台和私營的新德里電視台等。廣播電台主要有國營的全印廣播電台

电影[编辑]

印度是重要的电影出產地區。印度的電影產量是世界之冠,每年生产1000部电影,是好莱坞的4倍,主要應付國內龐大的需求。印度同时是世界上电影观众最多的国家,每天进出影院的观众达1400万人之多。[58] 印度電影在住有大量印度移民的國家也很受歡迎。

印度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雖然英語仍是官方語言之一,不同語言的族群對母語的電影有很殷切的需求,造就了電影業的發展,尤以孟買為基地的印度語電影業發展最為成熟,被譽為宝莱坞(取自Bombay與好莱坞Hollywood)。所以印度語的電影產量和票房數字均最大。很多在印度其他地區成名的電影工作者都會到宝莱坞尋找機會。不同地區的電影會互相模仿,所以同一套電影可能會有不同語言的版本。

由于印度是个喜好音乐舞蹈的民族,所以在印度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歌舞元素,于是歌舞片与爱情片成为印度最有特色的电影类型,如2000年的《真愛永存》和2002年的《胭脂泪》(Devdas)等都是最杰出的代表。近年来印度不仅在不断学习和模仿美国电影,如现代动作片《遁天神盗》系列都获得了很好的票房;而且在类型开拓上更是有目共睹,如2007年体育题材的励志片《加油印度!》,2009年批判落后教育思维和模式并着重展现友情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等都带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和感染。

著名男影星有沙·魯克·罕李提克·羅山阿米尔·汗阿米塔布·巴沙坎,女影星有艾西維婭·萊伊瑪都麗·荻西特卡約兒拉妮·穆科吉詩麗黛瑋·阿雅潘等。

印度電影觀眾獎是印度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电影奖项,由雜誌《印度電影觀眾》举办,广大观众参与投票,始於1953年,每年評選一次。

體育[编辑]

在印度,一些民族的传统运动如卡巴迪印度式摔角仍很受欢迎。但印度至今还未举办过像“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田径世锦赛”等世界顶级的运动盛会。

印度在大型国际综合运动会的成绩

夏季奥运会:9金6银11铜26枚奖牌(亚洲第7,世界前50)

亚运会:126金168银245铜539枚奖牌(亚洲第5)

世界运动会:1铜1枚奖牌(亚洲第17,世界第70位以后)

夏季大学生运动会:3金1银3铜7枚奖牌(亚洲第12,世界前60)

亚洲室内运动会:22金21银43铜86枚奖牌(亚洲第8)

夏季青年奥运会:6银2铜8枚奖牌(亚洲第11,世界第58)

世界武搏运动会:无奖牌

亚洲武艺运动会:3金7银23铜33枚奖牌(亚洲第10)

亚洲沙滩运动会:8金4铜12枚奖牌(亚洲第5)

亚洲青年运动会:5金3银3铜11枚奖牌(亚洲第7)

教育[编辑]

印度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還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

全国现有254所综合性大学,著名的有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加尔各答大学等。

交通[编辑]

鐵路[编辑]

主条目:印度交通,印度高速鐵路

在印度,火車是一種非常多人搭乘的交通工具,擠滿了人的列車廂和列車頂是見怪不怪的景象,因為沒有完善的管理系統,列車班次在印度經常誤點。

外交[编辑]

冷战时期,印度通过一项新的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但是,印度发展同苏联的密切关系,并得到了广泛的军事支持。冷战的结束大大影响了印度的外交政策。印度目前执行东望政策,旨在加强与美国,中国,欧盟,日本,以色列,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外交和经贸关系。印度同非洲联盟,英联邦国家以及阿拉伯世界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印度仍然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军事联系。中印邊境戰爭時期,中國因朝鮮戰爭中蘇交惡同時被世界一些國家孤立,印度因此同時受到美英蘇三國支援。[來源請求]但戰事仍由中國獲勝。

印度积极参与各项联合国维和任务。目前,印度是联合国第三大的部队派遣国,并且正在努力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為促進觀光產業發展,2014年2月印度國會事務與計畫部宣布,實施落地簽證新增名單增加到180國,包含中華民國在內。[59]

军事[编辑]

印度武裝部隊(天城文:भारतीय सशस्‍त्र सेनाएं,轉寫:Saśastra Sēnāēṃ)在印度共和國整體的軍事組織而言,包括印度陸軍印度空軍印度海軍,以及各種其他包括印度海岸防衞隊印度準軍事部隊核戰略司令部等支援服務機構。印度保持世界第4大武裝力量,估計常規部隊總兵力有1,325,000人。印度武裝部隊正在迅速擴大和現代化,在未來將有軍事航天計劃,目前則是正在積極開發導彈防禦系統和強大的核武軍事能力。

陸軍[编辑]

印度陸軍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陸軍,完全屬於志願役,印度從未使用过徵兵制。起初的目標是為了保護國家的邊界,然而近來也對內部提供安全保護,特別是對襲擊克什米爾和東北部的武裝恐怖份子

海軍[编辑]

印度海軍擁有55000人,其中有5000名海軍航空兵和2000名海軍陸戰隊(MARCOS),是世界第五大海軍。印度海軍目前擁有超過155艘船艦,包括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空軍[编辑]

正式成立於1932年10月8日作為輔助空軍的印度帝國和皇家前鋒1945年在二戰期間印度空軍正式進入戰場作戰。自獨立以來,印度空軍同周邊的巴基斯坦和中國进行过四場戰爭。印度空軍也一直積極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的任務。

参见[编辑]

注釋[编辑]

  1. ^ 印度的实际国土面积因边界问题而存有争议。印度政府公布的总面积为3,287,260平方公里(1,269,220平方英里),总陆地面积为3,060,500平方公里或1,181,700平方英里。联合国公布的总面积为3,287,263平方公里(1,269,219平方英里),总陆地面积为2,973,190平方公里或1,147,960平方英里。
  2. ^ 印度控制下的最北点为位于查谟和克什米尔的争议地区锡亚琴冰川,但印度政府将前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所有区域,含当前由巴基斯坦管辖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均视为其领土。因此,印度政府将北纬37度6分视作印度的最北点。

参考文献[编辑]

本条目的部分资料取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世界概况》,其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出版物,属于公有领域

  1. ^ State Emblem -Inscription. National Informatics Centre(NIC). [17 June 2007]. 
  2. ^ National Anthem – Know India portal. National Informatics Centre(NIC). 2007 [31 August 2007]. 
  3. ^ 印度人口12.7億 2050年超大陸
  4. ^ 4.0 4.1 4.2 4.3 India.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11-04-21]. 
  5. ^ 5.0 5.1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6. ^ "World's Largest Democracy to Reach One Billion Persons on Independence Day"United Nations(英文)
  7. ^ 印度啟動世界最大規模選舉選民達7.14億,新浪網新聞中心,2009年3月14日
  8. ^ 背景资料:中印边境争端. 凤凰网. 2009年8月6日. 
  9. ^ Weblink
  10. ^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ing 2007, p. 1.
  11. ^ Kumar, Dharma (Ed.). 4.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India (Volume 2). : 422. 
  12. ^ Nayak,Goldar & Agrawal 2010, p. xxv.
  13. ^ 13.0 13.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4.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1, p. 2.
  15. ^ Wolpert 2003, p. xiv.
  16. ^ Alamgir 2008, pp. 23, 97.
  17. ^ 17.0 17.1 17.2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7.
  18. ^ Gargan 1992.
  19. ^ 19.0 19.1 19.2 19.3 Library of Congress 2004.
  20. ^ The Times of India 2009.
  21. ^ Economist 2011.
  22. ^ Bonner 2010.
  23. ^ 23.0 23.1 Farrell & Beinhocker 2007.
  24. ^ Schwab 2010.
  25. ^ Sheth 2009.
  26. ^ Telecom Regulatory Authority 2011.
  27. ^ Business Line 2010.
  28. ^ Express India 2009.
  29. ^ Yep 2011.
  30. ^ 30.0 30.1 World Bank 2006.
  31. ^ World Bank a.
  32. ^ World Bank b.
  33. ^ Drèze & Goyal 2008, p. 46.
  34. ^ Pal & Ghosh 2007.
  35. ^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0 c.
  36.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1.
  37. ^ Mumbai Rising? India's Economic Rise and the United States
  38. ^ [1]
  39. ^ 39.0 39.1 39.2 39.3 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2011.
  40. ^ 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2010–2011 b.
  41. ^ Rorabacher 2010, pp. 35–39.
  42. ^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2006.
  43. ^ Boston Analytics 2009.
  44. ^ Robinson 2008.
  45. ^ Dev & Rao 2009, p. 329.
  46. ^ 46.0 46.1 Garg 2005.
  47. ^ Dyson & Visaria 2005, pp. 115–129.
  48. ^ Ratna 2007, pp. 271–272.
  49. ^ Skolnik 2008, p. 36.
  50. ^ Singh 2004, p. 106.
  51. ^ 印度承认变性人为第三种性别 享受少数组群福利. 中国新闻网. 2014-04-16. 
  52. ^ 国际纵横:为何印度妇女经常遭到奸杀?. BBC中文网. 2014年6月14日. 
  53. ^ Dharwadker 2010, pp. 168–194, 186.
  54. ^ Ottenheimer 2008, p. 303.
  55. ^ Mallikarjun 2004.
  56. ^ 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1960.
  57. ^ 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2010–2011.
  58. ^ 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王国——印度电影再度辉煌. 光明日报. 2011-01-25 [2013年1月10日] (中文). 
  59. ^ 何宏儒,《印度對180國開放落地簽》,中央社,2014年2月7日,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2060361-1.aspx

總覽

經濟

人口

外部链接[编辑]


坐标21°N 78°E / 21°N 78°E / 21; 78 (印度)